《Nature》研究揭示:丁酸梭菌通过肠-脑轴改善抑郁样行为

2025-07-23

c1 (1).jpg


发表于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的一项研究首次锁定了一种特定肠道细菌——丁酸梭菌(Clostridium butyricum),证实它能够通过肠-脑轴(gut-brainaxis)显著改善抑郁症状。这项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肠道健康会影响情绪,更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全新方向。



研究发现


菌群组成差异:炎症性抑郁症患者肠道中拟杆菌属(Bacteroides)丰度升高,而产短链脂肪酸的梭菌属(Clostridium)等有益菌群减少。


c2 (2).jpg



代谢与炎症关联:梭菌属、罗斯氏菌属与丙酸、丁酸水平呈正相关,与超敏C反应蛋白(hs-CRP)和抑郁症状评分(HAMD-17)呈负相关。炎症性抑郁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受损,血液中脂多糖(LPS)水平升高,加剧神经炎症。


c3 (2).jpg



FMT与益生菌干预:移植抑郁症患者菌群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,伴随外周和中枢炎症因子(如IL-6、TNF-α)升高及肠粘膜通透性增加。补充产丁酸的抗炎菌(如Clostridiumbutyricum)可逆转菌群失衡,降低炎症因子,改善抑郁行为。



c4.jpg



结论可靠性: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样本,证实了肠道菌群通过TLR-4/NF-κB和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介导神经炎症,为“肠-脑轴”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。丁酸梭菌等益生菌的干预效果在动物模型中显著,为炎症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。



c5.jpg





作为中国菌群微生态领域的先行者,富玛特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建立了战略级科研合作。共同开展“肠道菌群移植(FMT)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”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。目前,该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,数据显示,肠菌移植(FMT)在青少年抑郁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疗效,且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用药时,不仅能大幅提升治疗效果,还实现了安全性方面的新突破,为长期受困于青少年抑郁治疗难题的医学界带来全新解决方案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