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研究:短链脂肪酸让病毒量暴跌90%

2025-08-18

近日发表于《FrontiersinImmunology》(IF=5.9)的综述系统阐释了短链脂肪酸(SCFAs)作为肠道菌群核心代谢产物的抗病毒机制,揭示其在调控宿主免疫防御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、新冠病毒(SARS-CoV-2)等病原体中的多维度作用。


你或许听过"肠道菌群"这个词,但你知道吗?你的肠道里藏着一支"隐形特工队"——短链脂肪酸(简称SCFAs)。它们由肠道细菌通过分解食物中的纤维和氨基酸产生,肠道中的拟杆菌属、双歧杆菌属、梭菌属等菌群,通过发酵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,在结肠中大规模生产SCFAs(乙酸、丙酸、丁酸为主)。最近研究发现,这些物质竟是病毒的"头号克星"!

qw1.jpg


短链脂肪酸如何"秒杀"病毒?


qw2.jpg


破坏病毒外壳:比如乙酸能改变病毒包膜的脂质结构,让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失去感染能力。


qw3 (1).jpg


阻断病毒复制:丁酸能抑制乙肝病毒的"复制密码"(cccDNA),为治愈乙肝提供新可能。


激活人体先天免疫:丙酸通过激活TLR4蛋白,触发身体产生干扰素(IFN-β),直接抑制病毒复制。


强化肠道屏障:丁酸增强肠道细胞间的紧密连接,阻止病毒通过肠道进入血液。


调节T细胞:SCFAs能"训练"T细胞变得更强大,比如促进CD8⁺ T细胞线粒体代谢,使其更高效杀死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(杀伤效率提升2.1倍)。


减少炎症:乙酸能将免疫细胞转化为"抗炎模式",降低过度免疫反应。


短链脂肪酸(SCFAs)作为肠道菌群的核心代谢产物,通过“免疫调控-代谢重编程-表观遗传修饰”三重机制,构建了肠道微生态与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的关键桥梁。在这一领域,肠道菌群移植技术(FMT)展现出独特优势——通过精准移植健康供体的产SCFAs优势菌群(如普拉梭菌、罗斯氏菌等),可快速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,显著提升SCFAs水平,进而强化肠黏膜屏障功能,并激活抗病毒免疫应答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